参考
Ringel Y、Ringel-Kulka T、Maier D 等人。 益生菌嗜酸乳杆菌 NCFM 和乳双歧杆菌 Bi-07 与安慰剂对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胀气症状的比较 - 一项双盲研究。J 临床胃肠病学杂志。2011 年 3 月 22 日。(印刷前的电子版)
设计
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持续时间总共14周,包括两周的磨合期、八周的干预期和四周的随访期。
参加者
60 名符合条件的功能性肠病 (FBD) 患者,无便秘,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 III 标准,无便秘、功能性腹泻或功能性肠胃气胀。
研究药物和剂量
六十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平行的干预组:活性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 在 8 周的干预期间,活性益生菌组 (n=31) 每天两次服用由等量混合物组成的药丸嗜酸乳杆菌NCFM 和动物双歧杆菌 sp. 乳酸菌Bi-07,每丸产生 1×1011 CFU,而安慰剂组 (n=29) 接受由微晶纤维素组成的安慰剂丸。
目标参数
在干预期的第 4 周和第 8 周进行评估。 两个主要终点是整体胃肠道症状缓解和满意度调查。 次要结局包括特定功能性胃肠道症状(例如腹痛、腹胀、餐后症状)、大便频率、大便稠度、症状严重程度、总体健康状况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变化。
主要发现
尽管两个主要终点尚无定论,但第 4 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活性益生菌组的次要终点腹胀严重程度较低(4.10 ± 3 与 6.17 ± 3)。磷=0.009)和 8 周后(4.26 ± 3 与 5.84 ± 3)。磷=0.06)。 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腹胀严重程度变化的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活性益生菌组在 4 周时有显着改善(-1.58 与 0.95)。磷=0.02)和 8 周后(-1.4 与 0.6)磷<0.01),相当于临床胀气症状减少 15%。 对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 亚组的分析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重要的是,粪便微生物群的遗传分析证实了干预组中益生菌测试菌株的存在。 无论是在基线还是在 8 周干预结束时,各组之间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粪便分析均没有差异。 最后,干预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没有差异。
临床意义
根据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FGID),功能性腹胀分为功能性肠病(FBD),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和未特指的功能性肠病。1.2有趣的是,腹胀症状与其他 FGID 重叠,高达 96% 的 IBS 患者报告有这种症状。 在之前对 337 名受试者进行的研究中,Ringel 及其同事报告说,腹胀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继腹痛之后第二大令人烦恼的症状,也是寻求医疗帮助的第三大原因。3尽管如此,作者指出,由于目前缺乏机制理解,有效的治疗选择很少。
益生菌的含义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称之为“活微生物,当施用足够数量时,可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4益生菌通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益生菌对胃肠胀气症状的影响是研究兴趣的主题。然而,迄今为止的结果总体上是温和且不一致的。 目前的研究报告称,联合使用两种菌株特异性益生菌进行干预 4 周和 8 周后,腹胀症状得到部分显着缓解:嗜酸乳杆菌NCFM 和动物双歧杆菌 sp. 乳酸菌Bi-07。 另一项研究发现,干预后腹胀也出现了类似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减少(磷=0.046),使用多物种益生菌混合物 (VSL#3®),但没有报道组间比较。5
在获得更一般的数据之前,这些对腹胀的影响必须归因于这些研究中使用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和剂量。 临床医生担心益生菌干预实际上会对粪便微生物学产生影响。因此,值得注意的是,Ringel 及其同事使用 qPCR 对粪便中的微生物 DNA 进行了分析。 在目前的研究中,仅在干预后组的粪便 DNA 中检测到 L-NCFM。 所有组中均检测到 B-LBi07,但干预后浓度较高(B-LBi07 的 PCR 引物特异性较低,可能会扩增其他相关菌株)。 重要的是,L-NCFM 和 B-LBi07 联合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数据,在基线、干预中期和干预后期间没有报告明显的不良事件或血液检测变化。
1×1011 CFU BID 的益生菌菌株 L-NCFM 和 B-LBi07 的组合可有效控制 FBD 患者的微生物群,并可能通过减轻诊断为无便秘、功能性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胃胀气症状的严重程度来提供临床益处。 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使用多物种益生菌作为治疗 FBD 患者各种胃肠道症状的方法的论点。
